|簡體中文

比思論壇

 找回密碼
 按這成為會員
搜索



查看: 121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杨振宁简介

[複製鏈接]

60

主題

0

好友

447

積分

中學生

Rank: 3Rank: 3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2024-2-23 12:35
  • 簽到天數: 283 天

    [LV.8]以壇為家I

    推廣值
    0
    貢獻值
    14
    金錢
    93
    威望
    447
    主題
    6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24-2-21 15:38:14 |顯示全部樓層 |倒序瀏覽
    杨振宁,男,1922年10月1日(护照上为9月22日)生于安徽合肥,物理学家,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科学院荣誉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2][3][4][5][82][95][101]
    1942年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4年获清华大学硕士学位;1945年赴美留学;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任芝加哥大学讲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1955年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1966年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爱因斯坦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6];1986年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1993年任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所长[3];1997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将编号3421号小行星命名“杨振宁星”[83];1998年任清华大学教授[2];2004年任香港中文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102];2022年被评为“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80]。
    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里程碑性贡献。20世纪50年代和R.L.米尔斯合作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宇称不守恒定律;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开辟量子可积系统和多体问题研究的新方向;推动了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的成立。[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按這成為會員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手機版| 廣告聯繫

    GMT+8, 2024-6-5 20:00 , Processed in 0.01356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