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中文

比思論壇

 找回密碼
 按這成為會員
搜索



查看: 6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山海经2

[複製鏈接]

191

主題

1

好友

603

積分

高中生

Rank: 4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2024-2-21 10:13
  • 簽到天數: 10 天

    [LV.3]偶爾看看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0
    金錢
    1137
    威望
    603
    主題
    19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24-1-29 01:04:2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山海经》确是古代的巫书,是一代一代的巫师把所见所闻通过口耳相
    传,积累而成。很早以前,巫史不分,是具有世袭性和专业性身份的一群人。
    他们是那个时代学识广博的知识分子,主持山川神灵的祭祀典札,接触各种
    人物,相互交往频繁,享有交流吸收各种文化知识的优越条件,负有传递保
    留各种文化知识的重大责任。他们的社会地位较高,主要充当氏族首领、部
    落酋长和奴隶主的高级顾问。为了让一般的人信服自已、崇拜自己,巫师们
    就要尽量表现得见多识广。于是,他们努力积累文化知识,采掇奇闻异事,
    使掌握的文化知识代代地增加。后世的人把巫师们口耳相传的知识加以整理
    记录,就成为《山海经》所依据的原始资料。到了战国时期,有人把这些性
    质相似而杂乱无章的资料编撰成文,《山海经》就产生了。到了汉代,又经
    人增删润饰,就成了现在所看到的《山海经》。
    现存之《山海经》共计十八篇,从其外壳结构看,大体可区分为《山经》
    和《海经》两个部分。而联系到它的内容,又可划分得更为详细。即《五臧
    山经》五篇,地理范围是华夏之地,内容多记山川地理,奇异的动物、植物、
    矿物,祀神的典礼和祭品、祭器,有时亦写诸山山神的形貌、职司和神力;
    《海外经》四篇,地理范围较《山经》为广,内容多记海外各国的异人异物,
    也记载了一些古老的神话传说,如夸父追日、刑天断首等;《海内经》四篇,
    不仅杂记海内的神奇事物,如昆仑景象、建木形态、巴蛇和贰负等状况,同
    时兼记一些国家和民族,还写帝王的世系,器物的发明创造,如帝俊的后裔
    番禺发明舟,吉光发明车,晏龙发明琴瑟,又均是最早的锻工,炎帝的后代
    鼓延发明钟,并且作了乐曲等等。
    古时学者大都认为《山海经》是夏禹、伯益所作,今天看来此说纯属无
    稽之谈。无论是从其包罗万象的内容上看,还是从各篇成书时间早晚不一上
    看,《山海经》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是集体编述而成。因为《山海经》的
    内容非常广泛,是民间个人无力完成的,即使一个氏族部落的领导集团也只
    能编成其中的一部分。由于受古时地域、交通条件的限制,一个部落不可能
    了解到各地的情况。所以,只能通过巫师口耳相传累积,在大一统的后世将
    其加以整理成书。而早期巫师的职责,决定了他们文化知识的结构,大凡天
    文、地理、历史、宗教、生物、医药、帝王世系及重大技术发明等等,无不
    知晓,故《山海经》的内容十分驳杂。
    《山海经》是知识的山,是知识的海,并以它广博、丰富的内容和奇特、
    高超的想象力为古往今来的人们所称道、所叹服,因而它不仅是广大社会科
    学和自然科学工作者研究的重要对象,而且也是广大读者朋友获得许多古代
    文化、历史、民俗等知识的宝库。此书所记的山、水、国、民族、动物、植
    物、矿物、药物等,除大部分是殊异的而外,也有一部分是常见的。然而,
    无论其是殊异的还是常见的,都是上古历史、地理、风俗的一个侧面。所以,
    要了解古代的山川地理、民俗风物、奇兽怪鸟、神仙魔鬼、金玉珍宝、自然
    矿物、神话故事,不可不读《山海经》。而且,《山海经》也为人们了解自
    然知识和古代某些充满巫神祈祷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尤其是《山
    海经》中所保存的为人们所熟知的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羿射九日、禹鲧治
    水、共工怒触不周山等神话传说,不仅是以幻想的形式反映了人与自然的矛
    盾,更重要的是给人们以积极鼓舞;而那些如太阳每天的东升西落、月亮每
    月的圆缺盈亏、一年四季的寒暑变化等有关自然界的记述,不仅仅是上古人
    要为解释自然现象而作,更重要的是给人们以探索的勇气。诸如此类,真可
    谓有永久的魅力!
    然而,由于《山海经》既非出自一人之手,也非写成于一时,文字记载
    上本已疏略简乱,再加上流传时间久远,所以,讹误衍脱、增削窜改的情况
    很多,使人不便阅读,往往难以理解,需要做一些校勘疏通的工作。但考虑
    到本书为一部普及性读物,在于简明,不宜进行繁琐考证,故采取通便之法,
    既能保持原文面貌,又可校正理顺文字,还要不必列出校勘记。这就是:凡
    遇讹文,即标以圆括号,后面补上改正之字,并标以方括号,表示更正,如
    《南山经》鹊山条中的“其状如穀而黑理”一句,“穀”为“榖”之讹,于
    是校正为“其状如(穀)[榖]而黑理”;凡遇衍文,即标以圆括号,表示删
    除,如《南山经》最后一条中的“一璧稻米”一句,在上下之中读不通,实
    为衍文,于是校正为“(一璧稻米)”;凡遇脱文,即标以方括号,表示增
    补,如《南山经》柢山条中的“又东三百里柢山”一句,“三百里”下脱一
    “曰”字,于是校正为“又东三百里[曰]柢山”。凡作如此校正的文字,都
    是有可靠根据的,是在吸收古今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明人王崇
    庆,清人王念孙、何焯、吴任臣、汪绂、毕沅、郝懿行,今人汪绍原、袁珂
    等,其中尤多得益于袁珂的校勘成果。又《山海经》中每多异读字、通假字,
    难识难读,故随文用拼音注上音,而且不避重复,以方便今天的青年读者。
    本书的注释本着通俗易懂的原则,避免繁征博引,力图简明扼要,以疏通文
    义为主。注释中所据成说,主要出自晋人郭璞的《山海经传》、清人郝懿行
    的《山海经笺疏》、今人袁珂的《山海经校注》。另外,也间出己意,以发
    明前贤所未逮者。如遇似是而非之说,或几种说法均可通,却难决断,则于
    注释中列出,以供读者鉴别择取。如遇意义不明,又无旁证可求之处,则仍
    存其疑,不做臆解,以求慎重。除个别情况外,不做重复注释。本书的译文,
    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尽量避免以释代译。
    《山海经》的版本很多,其中注释本也有数种,如晋人郭璞所撰《山海
    经传》、明人王崇庆所撰《山海经释义》、清人吴任臣所撰《山海经广注》、
    清人郝懿行所撰《山海经笺疏》等,都是较重要的。其中尤以郝注本为集大
    成之作。他针对前人研究《山海经》,尚存“辨析异同,刊正讹谬,盖犹未
    暇以详”的情况,于是博采众家之长,“作为《笺疏》。笺以补注,疏以证
    经??计创通大义百余事,是正讹文三百余事,凡所指擿,虽颇有依据,仍
    用旧文,因而无改,盖放(仿)郑君康成(郑玄)注经不敢改字之例”。所
    以,郝懿行的《山海经笺疏》是一种较好且又通行易得的本子。今次注译《山
    海经》,即取郝注本作为底本。而前面所说的把原文中讹误衍脱之字用圆括
    号和方括号标示出来,并不径改,就是有意遵循“注经不敢改字”的原则,
    庶免拘泥之讥。
    1996 年元月


    白话山海经
    山海经卷一
    南山经
    南山(经)之首曰(■)(qu6)[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
    之上,多桂,多金玉①。有草焉,其状如韭(ji()而青华,其名曰祝余,
    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穀)[榖(g^u)]而黑理②,其华四照,其名
    曰迷(穀)[榖],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y))而白耳③,伏行人走,
    其名曰狌狌(x9ngx9ng)④,食之善走。丽■(j9)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
    海,其中多育沛⑤,佩之无瘕(ji3)⑥疾。
    【注释】①金玉:这里指未经过提炼和磨制的天然金属矿物和玉石。以下同此。②穀:即构
    树,落叶乔木,长得很高大,适应性强。木材可做器具等用,而树皮可作为桑皮纸的原料。③禺:传
    说中的一 种野兽,像猕猴而大一些,红眼睛,长尾巴。 ④狌狌:传说是一种长着人脸的野兽,也有
    说它就是猩猩的,而且它能知道往事,却不能知道未来。⑤育沛:不详何物。⑥瘕:中医学指腹内结
    块,即现在人所谓的蛊胀病。
    【译文】南方首列山系叫做鹊山山系。鹊山山系的头一座山是招摇山,
    屹立在西海岸边,生长着许多桂树,又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中
    有一种草,形状像韭菜却开着青色的花朵,名称是祝余,人吃了它就不感到
    饥饿。山中又有一种树木,形状像构树却呈现黑色的纹理,并且光华照耀四
    方,名称是迷穀,人佩带它在身上就不会迷失方向。山中还有一种野兽,形
    状像猿猴但长着一双白色的耳朵,既能匍伏爬行,又能像人一样直立行走,
    名称是狌狌,吃了它的肉可以使人走得飞快。丽■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往
    西流入大海,水中有许多叫做育沛的东西,人佩带它在身上就不会生蛊胀
    病。
    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多棪(y2n)木①,多白猿,多水玉②,多
    黄金③。
    【注释】①棪木:一种乔木,结出的果实像苹果,表面红了即可吃。②水玉:古时也叫做水
    精,即现在所说的水晶石。因它莹亮如水,坚硬如玉,所以这样叫。③黄金:这里指黄色的沙金,不
    是经过提炼了的纯金。
    【译文】再往东三百里,是座堂庭山,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棪木,又有许
    多白色猿猴,还盛产水晶石,并蕴藏着丰富的黄金。
    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猨)[即] 翼之山,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多
    白玉,多蝮(f))虫(hu!)①,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注释】①蝮虫:传说中的一种动物,也叫反鼻虫,颜色如同红、白相间的绶带纹理,鼻子
    上长有针刺,大的一百多斤重。这里的虫(hu!)是“虺”的本字,不是昆虫之虫(ch$ng)。
    【译文】再往东三百八十里,是座即翼山。山上生长着许多怪异的野兽,
    水中生长着许多怪异的鱼,还盛产白玉,有很多蝮虫,很多奇怪的蛇,很多
    奇怪的树木,人是不可上去的。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杻(ni()阳之山,其阳多赤金①,其阴多白金②。
    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③,其名曰鹿蜀,佩
    之宜子孙。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其中多玄龟,其状如龟而鸟首
    虺(hu!)尾④,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⑤。
    【注释】①赤金:就是上文所说的黄金,指未经提炼过的赤黄色沙金。②白金:即白银。这
    里指未经提炼过的银矿石。以下同此。③谣:不用乐器伴奏的歌唱。④虺:毒蛇。⑤为:治理。这里
    是医治、治疗的意思。底:这里与“胝”的意思相同,就是手掌或脚底因长期磨擦而生的厚皮,俗称
    “老茧”。
    【译文】再往东三百七十里,是杻阳山。山南面盛产黄金,山北面盛产
    白银。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马却长着白色的头,身上的斑纹像老虎而尾
    巴却是红色的,吼叫的声音像人唱歌,名称是鹿蜀,人穿戴上它的毛皮就可
    以多子多孙。怪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宪翼水。水中有众多暗红色
    的龟,形状像普通乌龟却长着鸟一样的头和蛇一样的尾巴,名称是旋龟,叫
    声像劈开木头时发出的响声,佩带上它就能使人的耳朵不聋,还可以治愈脚
    底老茧。
    又东三百里,[曰]柢(d!)山,多水,无草木。有鱼焉,其状如牛,陵
    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q&)下①,其音如留牛②,其名曰鯥(l)),冬
    死而夏生③,食之无肿(zh%ng)疾④。
    【注释】①魼:即“胠”的同声假借字,指腋下胁上部分。②留牛:可能就是本书另一处所
    讲的犁牛。据古人讲,犁牛身上的纹理像老虎的斑纹。③冬死:指冬眠,也叫冬蛰。一些动物在过冬
    时处在昏睡不动的状态中,好像死了一般。④肿:一种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化脓性炎症。
    【译文】再往东三百里,是座柢山,山间多水流,没有花草树木。有一
    种鱼,形状像牛,栖息在山坡上,长着蛇一样的尾巴并且有翅膀,而翅膀长
    在胁骨上,鸣叫的声音像犁牛,名称是鯥,冬天蛰伏而夏天复苏,吃了它的
    肉就能使人不患痈肿疾病。
    又东四百里,曰亶(d3n)爰(yu2n)之山,多水,无草木,不可以上。
    有兽焉,其状如狸而有髦①,其名曰类,自为牝(p@n)牡(m()②,食者
    不妒。
    【注释】①髦:下垂至眉的长发。②牝:鸟兽的雌性。这里指雌性器官。牡:鸟兽的雄性。
    这里指雄性器官。
    【译文】再往东四百里,是座亶爰山,山间多水流,没有花草树木,不
    能攀登上去。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野猫却长着像人一样的长头发,名称
    是类,一身具有雄雌两种性器官,吃了它的肉就会使人不产生妒忌心。
    又东三百里,曰基山,其阳多玉,其阴多怪木,有兽焉,其状如羊,九
    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b$)訑(sh@),佩之不畏。有鸟焉,其状
    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ch3ng)■(f*),食之无卧。
    【译文】再往东三百里,是座基山,山南阳面盛产玉石,山北阴面有很
    多奇怪的树木。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羊,长着九条尾巴和四只耳朵,眼
    睛也长在背上,名称是猼訑,人穿戴上它的毛皮就会不产生恐惧心。山中还
    有一种禽鸟,形状像鸡却长着三个脑袋、六只眼睛、六只脚、三只翅膀,名
    称是■■,吃了它的肉就会使人不感到瞌睡。
    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丹雘](hu^)①。
    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g()。有鸟焉,
    其状如鸠②,其音若呵(h5)③,名曰灌灌④,佩之不惑⑤。英水出焉,南
    流注于即翼之泽。其中多赤鱬(r*)⑥,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⑦,
    食之不疥。
    【注释】①青雘:一种颜色很好看的天然涂料。②鸠:即斑鸠,一种体型似鸽子的鸟。③呵:
    大声喝叱。④灌灌:传说中的一种鸟,它的肉很好吃,烤熟后更是味道鲜美。⑤佩:这里是插上的意
    思。⑥赤鱬:也叫鲵鱼,即现在所说的娃娃鱼,有四只脚,长尾巴,能上树,属两栖类动物。⑦鸳鸯:
    一种雌雄同居同飞而不分离的鸟,羽毛色彩绚丽。
    【译文】再往东三百里,是座青丘山,山南阳面盛产玉石,山北阴面多
    出产青雘。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狐狸却长着九条尾巴,吼叫的声音与婴
    儿啼哭相似,能吞食人;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中妖邪毒气。山中还有一种
    禽鸟,形状像斑鸠,鸣叫的声音如同人在互相斥骂,名称是灌灌,把它的羽
    毛插在身上使人不迷惑。英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即翼泽。泽中有
    很多赤鱬,形状像普通的鱼却有一副人的面孔,发出的声音如同鸳鸯鸟在
    叫,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生疥疮。
    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箕尾之山,其尾踆(c*n)于东海①,多沙石。汸
    (f1ng)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淯(y)),其中多白玉。
    【注释】①踆:通“蹲”,屈两膝如坐,臀部不着地。这里是坐的意思。
    【译文】再往东三百五十里,是座箕尾山,山的尾端座落于东海岸边,
    沙石很多。汸淯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水,水中多产白色玉石。
    凡(■)[鹊] 山之首,自招摇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
    百五十里。其神状皆鸟身而龙首。其祠之礼①:毛用一璋玉瘗(y@)②,糈
    (x()用稌(t*)米③,(一璧稻米)白菅(ji1n)为席④。
    【注释】①祠:祭祀。②毛:指祭祀所用的毛物,即猪、羊、狗、鸡等家养畜禽。璋:古时
    一种顶端作斜锐角形的玉器,是在举行朝聘、祭祀、丧葬时使用的礼器之一。瘗:埋葬。③糈:祭神
    用的精米。稌:稻米。也有说是专指糯稻。④菅:茅草的一种,叶片线形,细长,根坚韧,可做刷帚。
    【译文】总计鹊山山系之首尾,从招摇山起,直到箕尾山止,一共是十
    座山,途经二千九百五十里。诸山山神的形状都是鸟的身子龙的头。祭祀山
    神的典礼;是把畜禽和璋一起埋入地下,祀神的米用稻米,用白茅草来做神
    的座席。
    南次二(经)[山]之首曰柜(j&)山,西临流黄,北望诸■(p0),东
    望长右。英水出焉,西南流注于赤水,其中多白玉,多丹粟①。有兽焉,其
    状如豚(t*n),有距②,其音如狗吠(f6i),其名曰狸力,见(xi4n)则
    其县多土功③。有鸟焉,其状如鸱(ch9)而人手④,其音如痺(b@)⑤,
    其名曰■⑥,其名自号也,见(xi4n)则其县多放士。
    【注释】①丹粟:细小的丹沙像粟的颗粒大小。②距:雄鸡、野鸡等跖后面突出像脚趾的部
    分。这里指鸡的足爪。③见:同“现”。县:这里泛指有人聚居的地方。④鸱:即鹞鹰,一种凶猛的
    飞禽,常捕食其它小型鸟禽。⑤痺:不详何鸟。⑥■:传说是帝尧的儿子丹朱所化的鸟。帝尧把天下
    让给帝舜,而丹朱和三苗国人联合起兵反对,帝尧便派兵打败了他们,丹朱感到羞愧,就自投南海淹
    死而化作■鸟。
    【译文】南方第二列山系的首座山是柜山,西边临近流黄酆氏国和流黄
    辛氏国,在山上向北可以望见诸■山,向东可以望见长右山。英水从这座山
    发源,向西南流入赤水,水中有很多白色玉石,还有很多粟粒般大小的丹沙。
    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小猪,长着一双鸡爪,叫的声音如同狗叫,
    名称是狸力,哪个地方出现狸力而那里就一定会有繁多的水土工程。山中还
    有一种鸟,形状像鹞鹰却长着人手一样的爪子,啼叫的声音如同痺鸣,名称
    是■,它的鸣叫声就是自身名称的读音,哪个地方出现■而那里就一定会有
    众多的文士被流放。
    东南四百五十里,曰长右之山,无草木,多水。有兽焉,其状如禺(y))
    而四耳,其名长右,其音如吟,见(xi4n)则[其] 郡县大水。
    【译文】从柜山往东南四百五十里,是座长右山,没有花草树木,但有
    很多水。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猿猴却长着四只耳朵,名称是长右,叫的
    声音如同人在呻吟,任何郡县一出现长右就会发生大水灾。
    又东三百四十里,曰尧光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金①。有兽焉,其状
    如人而彘(zh@)鬣(li6)②,穴居而冬蛰,其名曰猾褢(hu2i),其音如
    斫(zhu$)木,见(xi4n)则县有大繇(y2o)③。
    【注释】①金:这里泛指金属矿物质。以下同此。②鬣:牲畜身上刚硬的毛。③繇:通“徭”。
    【译文】再往东三百四十里,是座尧光山,山南阳面多产玉石,山北阴
    面多产金。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人却长有猪那样的鬣毛,冬季蛰伏在洞
    穴中,名称是猾褢,叫声如同砍木头时发出的响声,哪个地方出现猾褢那里
    就会有繁重的徭役。
    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羽山①,其下多水,其上多雨,无草木,多蝮(f))
    虫(hu!)。
    【注释】①羽山:传说中的上古帝王祝融曾奉黄帝之命,将大禹的父亲鲧杀死在羽山,一说
    是鲧被帝舜杀死在羽山的,所以,这座山很有名。
    【译文】再往东三百五十里,是座羽山,山下到处流水,山上经常下雨,
    没有花草树木,蝮虫很多。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瞿(q*)父之山,无草木,多金玉。
    【译文】再往东三百七十里,是座瞿(q*)父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
    但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
    又东四百里,曰句余之山,无草木,多金玉。
    【译文】再往东四百里,是座句余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但有丰富的
    金属矿物和玉石。
    又东五百里,曰浮玉之山,北望具区①,东望诸■(p0)。有兽焉,其
    状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其名曰彘(zh@),是食人。苕水出于其阴,
    北流注于具区。其中多鮆(z9)鱼②。
    【注释】①具区:就是现在江苏境内的太湖,②鮆鱼:即■鱼,又叫鲚鱼,鮤鱼,头生长得
    很长而狭薄,大的有一尺多长。
    【译文】再往东五百里,是座浮玉山,在山上向北可以望见具区泽,向
    东可以望见诸■水,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老虎却长着牛的尾巴,发出的
    叫声如同狗叫,名称是彘,是能吃人的。苕水从这座山的北麓发源,向北流
    入具区泽。它里面生长着很多鮆鱼。
    又东五百里,曰成山,四方而三坛,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hu^)。
    ■(zhu#)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h&)勺(shu^),其中多黄金。
    【译文】再往东五百里,是座成山,呈现四方形而像三层土坛,山上盛
    产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多产青雘。■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虖勺
    水,水中有丰富的黄金。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按這成為會員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手機版| 廣告聯繫

    GMT+8, 2024-6-18 17:21 , Processed in 0.01285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