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初,工信部下发《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2013年底启动牌照发放,先后有5批42家民营企业获得移动转售临时牌照。“截至目前,42家民营企业累计发展移动转售用户超过4300万户,用户数超过百万的大型虚拟运营商也已经突破10家,虚拟运营商试点目前已形成规模。”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虚拟运营分会会长苗建华在2017中国虚拟运营发展论坛上表示。 不仅仅是规模,虚拟运营商还纷纷结合自身原有业务,推出了细分市场需求的产品,增加了用户的消费选择。苗建华介绍,个性化定制、套餐多人共享、语音流量互转、流量不清零、流量可转增可交易,基本成为转售企业标配。这也倒逼传统电信运营商改进产品和业务类型,使用户得到了实惠。 虚拟运营商的出现,虽然促进了电信行业的市场竞争,但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在虚拟运营商最初的两年中,监管标准、批零倒挂、号码互通、短信识别等问题成为发展的最大困惑。尤其是对于虚拟运营商的商业模式,42家几乎没有完全一样的,“这对形成良好产业环境非常不利”。巴士在线董事长王献蜀表达了自己对行业的思考。 对于前期发展势头强劲的虚拟运营商,实名制管理不到位带来的信息安全隐患、甚至上升至电信诈骗,这也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 虚拟运营商170号段被不法分子滥用,从事垃圾短信传播以及通讯信息诈骗的问题,工信部在去年4月份出台了《关于加强规范管理 促进移动转售业务健康发展的通知》,对转售企业、基础企业以及行业协会和各级监管部门提出了相关要求。去年11月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防范和打击通信信息诈骗工作的实施意见》,并开展了专项督察工作。 在虚拟运营商试点后期发展中,实名制成为虚拟运营商的“紧箍咒”。业内分析人士指出,任何新事物的发展必然会经历曲折,商业模式可以不断探寻、技术问题也可以不断改进。移动转售业务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是电信改革的一个巨大进步,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未来发展中既要肯定成绩,也要有效监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