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中文

比思論壇

 找回密碼
 按這成為會員
搜索



查看: 14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论

[複製鏈接]

3396

主題

1

好友

1萬

積分

教授

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奮斗
    2024-5-26 10:37
  • 簽到天數: 451 天

    [LV.9]以壇為家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25
    金錢
    12
    威望
    16771
    主題
    3396
    樓主
    發表於 2021-10-22 10:20:37

       1960年是海洋地质学上有纪念意义的一年。这一年,瑞士人 j.皮卡德和一位美国人乘坐奥古斯特?皮卡德(1884~1962)发明的“的里雅斯特”号深潜器,下潜到1万多米深的马里亚那海沟底部,使人类探测到了海洋的最深处。另外,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赫斯(19O6~1969)在这一年提出了海底扩张说。赫斯认为,洋中脊是洋壳生成的地方,地幔对流环将地幔物质从这里挤出,形成新的洋底;对流环分离时携带新洋底背离洋脊运动,在海沟处重新返回地幔深部;陆块边界若与下降的对流环为邻,便会发生强烈的变形;另外,海底平顶山原是洋脊处的火山岛,后来被侵蚀作用削平,由于随洋底运动,逐渐离开洋脊,淹没在海洋中。1962年,赫斯以《海洋盆地的历史》为题正式发表了他的上述观点。

        在大陆漂移、地幔对流、海底扩张等学说及古地磁学、地震学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英国剑桥大学的麦肯齐、R.L.帕克尔,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摩根、哈得逊河畔拉蒙特地质研究所的法国人勒比雄等人在1967~1968年间提出了板块构造理论。勒比雄在他的文章中将地球的岩石圈划分为欧亚、非洲、澳洲、南极洲、美洲、太平洋六大板块,详细讨论了它们的运动。摩根的论文还讨论了地幔物质在洋脊热点处涌出的情况。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壳板块是地幔软流圈上的刚性块体,板块的边界处是构造运动最活跃的地方,在这里存在着3种边界应力:由于两个板块相对运动而产生的挤压力(如造山带的隆起、海沟处一个板块俯冲到另一个下面时);两个板块背离运动时的引张力(如东非裂谷和海底全球大裂谷的形成);两个板块相互滑过时的剪切力(如转换断层的形成)。总之,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被视为全球地壳构造运动的基本原因。这样一个全新的地壳运动理论的诞生,表明了人类对脚下的大地和海底的构造运动规律有了超越日常经验的理论认识。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人类地球观的一次革命,它可以同哥白尼革命相媲美。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手機版| 廣告聯繫

    GMT+8, 2024-6-16 16:16 , Processed in 0.012390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