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中文

比思論壇

 找回密碼
 按這成為會員
搜索



查看: 31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磨子桥

[複製鏈接]

319

主題

3

好友

2991

積分

大學生

Rank: 6Rank: 6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22:30
  • 簽到天數: 613 天

    [LV.9]以壇為家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6
    金錢
    148
    威望
    2991
    主題
    319

    回文勇士 文明人 男生勳章 簽到勳章

    樓主
    發表於 2019-11-16 18:53:33
    好远啊,怎么还没到。


    快了,前面拐进解放街,走到头就到了磨子桥,过了桥就到了。


    一九八五年八月下旬,南方正是酷暑。阳光炙烤着五一路,街上行人如织,黄包车、大板车往来穿梭,偶尔开过的汽车风卷残云般将地上的尘土掀起,随着车轮四散漫开,灰蒙蒙一片。我挑着行李在家人的陪同下前往鄱阳一中,去赶九月一日的开学。


    颠簸了两个小时,在车站下了长途汽车,经车站路、建设路、五一路,挑着行李一路走来,确实有点远、有点累。从七条巷口右拐进入五一路,再左拐进入解放街,就到了县城最繁华的街道。解放街应该是县城最古老最具历史文化特色的一条街。十五岁的我是第一次进城,解放街上的繁华景象令我目不暇接,我不停地欣赏各种商铺、小吃店、门牌店招,像穿越了历史,回到只有电影里看到的镜头,又像看到了未来,从乡村来到城市,感受都市的繁华。


    走完长长的解放街,再左拐进入磨子桥时,我脚上的那双塑料凉鞋已经有一只熬不住了。本来就承担了好几个夏天的折磨,鞋底已经磨去一小半,脚后跟几乎是与地面摩擦,现在这一只终于断了底,只留下鞋带扣在脚脖子上,走路时“塔拉塔拉”的响,实在没法穿了,我索性脱掉凉鞋仍在路边,行李中虽有母亲做的千层底布鞋,但那必须是留着晚上洗脚后才能穿的…


    就这样,我打着赤脚走过磨子桥。再拐过一个弯后,前面豁然开朗,看到一扇大门,赫然写着:波阳一中。


    鄱阳,春秋时始称番邑,汉朝改名鄱阳。波阳,是汉字简化改革时的产物。由于鄱阳的鄱字,复杂难写,很多人不认识,就把鄱阳改成了波阳。这个名称使用了几十年,终于在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批复同意恢复了鄱阳的县名。


    我考上鄱阳一中的那一年,我国恢复高考才七年,中国正是拨乱反正后百废待兴时期,教育事业,文化事业方兴未艾,国家需要大量人才投入到四化建设。也正是那一年,位于高门的鄱阳中学因文革停办十七年后也恢复了办学,招收了第一批学生。而且是作为省重点中学来招生,将优秀生都筛选走了。我们初中毕业面临的选择无非是两种,一是进师范,二是上高中。江西省芝阳师范学校位于鄱阳,是当时很有名的一所学校,简称鄱阳师范,为鄱余万地区培养了大量中小学师资人才。初中毕业进鄱阳师范是首选,因为三年后毕业就有分配,基本上能分回到当地的初中当老师,条件好的有门路的甚至可以留县城,只有少数分到村级小学。


    但我没有报考鄱阳师范,我只报考鄱阳一中。原因可能是报考师范的人必须要有一门才艺,比如吹笛子、拉二胡什么的,但我们从小放牛长大的,哪能折腾那些玩意儿。我们上高中后班长同学就有这些才艺,说是为了报考师范练出来的,他的笛子吹得很好,在班级文艺晚会上一曲《扬鞭催马运粮忙》高亢激昂、欢快悠扬,也不知折服了多少的少男少女?那么报考鄱阳一中是为了远大的理想?似乎也是胡扯,当时读书只是觉得小学读完了就要进初中,初中读完了就要进高中,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读,觉得都是顺理成章的事,进入高中后,才知道高中读完后可以考大学,大学毕业可以分配工作。一切的目标似乎只有一个,长大后再不必打赤脚种田。


    鄱阳一中当时是全县最好的中学,没有之一。乡级初中能考上鄱阳一中也算得上是很不错的成绩。但进入高中后,我似乎很吃力,首先是高一不分科,文理都得学。我语数英尚可,理化就完全不行了,特别是化学的摩尔,我至今弄不清它是个什么东西,还有物理,斜坡上拉一个重物,计算摩擦力、引力、空气阻力,我被这些题目搞得晕头转向。其次,也是最要命的是大部分老师都是用鄱阳街上的方言上课,讲普通话的老师很少。这让我们这些农村来的孩子如坠五里云雾,不知所云。最苦的还是生活条件,虽到了县城,生活也改善不到哪里去。高一还是住通铺,几十个人挤在一个大房间,阴冷、潮湿,冬天臭虫泛滥。一分钱可以装一暖壶开水,但是要走很远排很长的队才可以打到一瓶。操场边上柳树下有一口井,用一个旧篮球,破开劈成两半,其中一半穿上绳索,这是自制的打水工具,扔到井里每次能提上来半桶清凉的井水,可以洗澡,可以濯衣。


    还是去看看鄱阳的美景吧!


    其时的鄱阳也没有很多景,也许是还没有开发。历史古迹到是很多,都没有得到很好地保护。学校周边都是农田和菜地,走小路口弯到学校后面,有一大片开阔的地带,在那里可以背历史念英语,有几具汉代的石像横躺在蚕豆地里,与野草为伴,多年以后那里被开发成东湖大道,学校正门也建在那里,石像也被搬到校园一角成为了文物。城中有一塔名曰永福寺塔,坐落在土井巷中段,始建于梁,六面八层,应该算名胜古迹,但无人管理,随便可以爬,塔内到处是屎尿,污秽不堪,跨过污物爬到塔顶,整个饶州府尽在眼前,远处鄱阳湖与饶河烟波浩渺,茫茫无际。芝山很远,风雨山更远,只有学校组织春游去过一次。


    鄱阳因鄱阳湖而得名,饶州因饶河而得名。鄱阳城湖泊河流沟汊纵横,东湖是城中主要湖泊,碧波浩荡,以致我第一次出校门见到东湖时误以为这就是著名的鄱阳湖。鄱阳依水而建,临水而居,湖水与河水孕育了鄱阳多情的人文与历史,造就了古饶州繁华的商业与交通。沉醉于旧时江南水乡风情,一湖碧水承载千年的往事,厚重的历史诉说鄱阳的多彩多姿...


    因水路发达,鄱阳是古饶州府所在地,曾辖鄱阳、浮梁、乐平、德兴、余干、万年、余江等县,与徽州府、洪都府齐名。鄱阳有“七县之会饶州府,景秀江南鱼米乡”的美誉。著名的徽饶古道就是连载徽州府与饶州府的古代茶马古道,多少丝绸、瓷器、茶叶从这里出发,运往世界各地。现在浮梁、婺源的部分景点里还有徽饶古道的痕迹,我在瑶里古镇就走过一段,有兴致还可以踏着古道寻觅历史的遗踪。随着现代陆运铁路航空业的发达,终于使水运的优势丧失殆尽。鄱阳风光不再,也终于回到了县治时代。但鄱阳终究还是江西第一大县,160余万人口,40多个乡镇,分上鄱阳和下鄱阳。也一直有传闻要将鄱阳分为两个县,在田畈街再设一个北鄱阳,但经济发展水平实在无法分县,这些只是传闻。还曾流传要将鄱阳划归景德镇市管辖,但偌大的农业县,贫困县,景德镇也不要,只在八十年代将靠近的鱼山、丽阳两个乡镇划走了。


    江南古镇,鄱阳多桥。到底有多少座?随便数一数,磨子桥、激扬桥、德新桥、德化桥、大龙桥、小龙桥,不胜枚举。闲暇之余,三五好友敞开心扉,就在县境内,东南西北地走,遇山爬山,遇水过桥。过桥不妨踱着方步,悠悠地看桥上的行人,桥下潺潺的流水,桥前桥后的风景。也许,你走着走着,你就与桥融在一起,也成了一道风景。没有一座桥不是故事凝成的,没有一座桥不是文化的符号。清代蒋士铨《鄱阳竹枝词》写道:“大龙桥下水迢迢,小龙桥畔柳潇潇。不及门前月波好,几家移住会龙桥。”


    水乡泽国,湖城鄱阳。水,是生命的源泉,井,是源泉的封地。鄱阳多井,没有一条巷是无井的。鄱阳从来就不缺水,随便打口井,就可见清澈的泉水汩汩往上冒。巷有大小,井也有大小。提起九眼井,鄱阳人并不陌生。西门路大龙桥口向东走十来步往右拐进一窄弄,只须数步就可见九眼井原址,目前能看到的只有四井。原来的九眼井三井一字排开呈梭形,非常壮观。麻石井盖,麻石地面很有特色。九眼井的水,传说来源于永福寺观音寺地下泉流,四季不会干涸,且清甜可口,清彻见底。


    千年鄱阳,老街记忆。鄱阳的老街当属解放街无疑。解放前称中正街,它是老鄱阳最繁华的街道,长约六里地。“十里长街半边商,万家灯火不夜天”,足见其繁华程度。解放街上商铺林立,药店、布店、副食品店、杂货店、小吃店,你想买的在这都找得到。读书时解放街的小吃一直是我们的觊觎的对象,清汤、藕园子、油条包麻糍、发糕、米粑、葱酥饼,还有那提篮小卖的,一声声清脆的叫卖,将古街的历史拉得老长老长……这条经历了千年岁月涤荡的鄱阳老街,许多人和事,连同载着他们的老建筑老遗迹,早已在时光的流逝中沉寂,残破不堪,消逝不见。但是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尤为珍贵,它是鄱阳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贯穿整个鄱阳城,从东到西,承载了古饶州繁华的城市记忆。


    文化鄱阳,人文日新。鄱阳从来不缺重要历史人物,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饶州知州范仲淹、饶州刺史颜真卿、大词人姜夔、中华四大贤母之一陶母、东晋大将军陶侃、鄱阳四洪、唐代爱国名臣张巡、昭明太子萧统以及诗人白居易、饶州知州王十朋、戴叔伦等,他们在鄱阳都曾遍布足迹留下了美好传说。历代文豪更是写下了关于鄱阳的诸多诗篇。白居易的《夜泊鄱江》,范仲淹的《芝山》,李白的《浔阳送弟昌峒鄱阳司马作》,岳飞的《题鄱阳龙居寺》,苏轼的《鄱阳童子渡》,黎廷瑞的《登鄱江楼》,不胜枚举。最喜的是鄱阳本土词人姜夔的《忆王孙鄱阳彭氏小楼作》:“冷红叶叶下塘秋,长与行云共一舟。零落江南不自由。两绸缪,料得吟鸾夜夜愁。”


    要体会鄱阳更多的人文历史,还是回到学校读书吧。


    鄱阳一中向来学风纯正,师资雄厚。刚进校时是叶斌老师任班主任,她是上海知青,下放到我们乡初级中学当了多年老师,刚调任鄱阳一中不久,我就考进了鄱阳一中。只是不久她要前往上海进修,我们班便换了刚毕业分配来的欧阳福先老师任班主任,都是教英语的。欧阳老师更具青春活力,住在校团委办公室里。带领我们搞活动、春游爬山、打篮球、写毛笔字,圣诞节组织全班搞联欢晚会,给我们单调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无限的欢乐,留下美好的青春记忆。


    也许是对摩尔的厌恶,也许是对摩擦力的迷茫,高二分科时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文科。全校高一班级打乱重新组班,我分到了高二文科班。欧阳老师继续教英语,班主任换了珠湖中学调来的刘孔赫老师。刘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严肃的教学风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一直带我们到高中毕业。我高考时的数学满分完全得益于刘老师的谆谆教诲与循循善诱,他培养了我对数学浓厚的兴趣和极大的热情,至今受益匪浅。


    语文老师是吴大川老师。吴老师是鄱阳一中德高望重的好老师,我们那一届是吴老师的关门弟子。吴老师也是前政治局常委吴官正的老师,吴官正是江西余干人,高中正是在鄱阳中学就读的,鄱阳一中与鄱阳中学校名与校址几度更替重合,分分合合,从某种意义上说,吴官正也是我们的学长。一九八六年吴官正从武汉市长调任江西省长,到鄱阳考察调研,就派人到鄱阳一中把吴老师接到鄱阳中学晤面,我们当时上高二,吴老师正在给我们上课。吴老师博学多才,风趣幽默,满头银发,红光满面。有次他讲到“夼”字时风趣地说,我的名字竖着写拼起来就是这个字。在吴老师的教诲下,我培养了对文学的极大兴趣,特别是作文,每次他布置一篇作文,我就主动写三篇,吴老师都认真批阅,评分与评语丝毫不懈怠,足见其诲人不倦的良师风范。一九八八年高考我写的是满分作文,吴老师功不可没。


    还有历史老师胡益民、地理老师涂远征、高三英语老师肖光荣,都是如数家珍,永远不会忘记。他们都是我人生中重要的老师,虽然他们教给我的专业知识现在或多或少的都还给了他们,但高中阶段作为求学的关键时期,学到的远远不只是专业知识。


    校园生活谈不上丰富多彩,文娱生活极度匮乏,23%的高考录取率压得我们喘不过气,除了读书还是读书。在中国传统文化男女授受不亲的思想枷锁下,男生和女生互不交往,老死不相往来。傍晚,教学楼前柳树下一袭白裙的女生正在捧书轻读,侧影优雅,手指轻拢耳间发迹,撩动少男春潮涌动,也只能作为心中美好的念想,晚自习熄灯后我们仍要点上煤油灯挑灯苦读,直至深夜。


    八十年代正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禁锢多年的人们思想开始解放,时髦潮流开始流行。但我们位于内陆省份的鄱阳也只是流行喇叭裤、军装、烫卷头发。军装是最酷的时装,最好是带血的,据称那是对越自卫反击战场上运下来的军装,不会是假的,地摊上年轻人争相购买。作为农村来的我们,也只能是灰色中山装作为主基调。那时重金属音乐开始流行,蹦擦擦蹦擦擦,满大街是卖磁带的,邓丽君的靡靡之音、李玲玉的甜美情歌充斥鄱阳的大街小巷,费翔《冬天里的一把火》把我们的青春激情点燃,齐秦《大约在冬季》让我们体味淡淡的伤感。霹雳舞逐渐被引进,有个别同学在全校元旦文艺晚会上作为正式表演节目推出,飘逸的太空步令我们痴迷…


    高中阶段是人生重要阶段,传统与现代开始碰撞,青春与激情开始摩擦,新鲜事物、新鲜知识不断被接收,我们在成长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那么好奇,那么充满诱惑,我们有强烈的预感,时代的春天来啦!


    毕业后高中同学举行过多次聚会。每次聚会谁也没有想到再去磨子桥走走看看。


    磨子桥,鄱阳城西与城东的连接桥,是跨越东湖的必经之路。这座桥也是我们从懵懂无知到汲取知识的连接桥,是传统到现代的连接桥,是把我们从少年变成青年的时代桥。这座桥,我走了三年,高中毕业后似乎再也没有走过磨子桥,后来虽经常去鄱阳城办事,但随着一九九四年东湖大道的建成通车,东湖两岸的连接更为方便和快捷。磨子桥也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热闹,逐渐冷落。


    不知下一次同学聚会,有谁会提议,谁陪我一起去走走磨子桥?


    磨子桥,成为心中永远的记忆…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手機版| 廣告聯繫

    GMT+8, 2024-11-16 18:34 , Processed in 1.022728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