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别名太阴、玄兔、婵娟、玉盘,平均半径约1737.10千米,与地球平均距离约38万千米。 对于月球,人类既熟悉又陌生。它形成于何时?是怎么形成的?仍然有太多未知的谜团。 13天18小时 2007年,“嫦娥一号”在地月之间通过10次变轨,以“甩链球”的方式奔向月球轨道,飞行时间长达13天18个小时。自此,开启了中国的深空探测时代。 7米 2010年,西昌迎来了“嫦娥一号”的姊妹星——“嫦娥二号”。 这一次,火箭把“嫦娥二号”直接送入地月轨道。 “嫦娥二号”成功被月球捕获,拍摄了高分辨率的月面图。 “嫦娥二号”全月图分辨率达到7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分辨率最高的全月图。 972天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虹湾区。中国第一辆月球车“玉兔一号”跟随“嫦娥三号”抵达月球,开始巡视月面和科学考察活动。 2016年7月31日,“玉兔一号”结束工作,设计寿命约90天,实际服役972天。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抵达月背。中国的第二辆月球车“玉兔二号”继续开始了在月球的巡视工作。 1731克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历时23天,连续完成一系列高难度动作,经过绕月、落月、采集月壤、月面点火、空中交会对接、高速返回等多个环节,将净重1731克的月壤样品带回地球。 908天 2017年7月2日,“长征五号”遥二火箭飞行任务出现异常,发射任务失利。这是中国航天遭受的一次沉重打击。 “长征五号”事关中国运载火箭的升级换代,是中国从航天大国走向航天强国的关键之一。为了让“长征五号”重返天空,中国航天人开始了含泪奔跑的908天复飞之路…… 2019年10月24日,“长征五号”遥三火箭复飞成功。中国探月工程终于可以走向“绕、落、回”的最后一个阶段。 这段全力以赴的时光 展现了人类独有的勇气和智慧 是我们不断开拓边界 走向远方的见证
|